分体键盘 Ergodox
date
May 5, 2023
slug
ergodox-keyboard
status
Published
tags
工具
数码
type
Post
lang
summary
5.17
换上了高特水蜜桃轴(静音轴) + 自行更换 33g 弹簧,获得了和 NIZ 35g 基本相同的按压力度和手感,静音轴不会再打扰妹子,我的快乐又回来了!
适应了差不多 2 个月,修改了几十次键盘布局,终于算是基本可用的状态了。推荐推荐,快点买!不过等我再适应几个月可能又会有不同的感想~
正文
上个月因为左手大拇指关节处疼的不行,导致用电脑非常难受,加上之前是因为这篇文章 分体式键盘 被种草了 Ergodox,所以入坑了一把分体式键盘 Ergodox EZ。
左手大拇指关键疼主要是因为我习惯于 Manico 切换应用,也就是按住
Option + 数字键
进行应用切换。再加上 Command
和 Option
两个按键都非常常用,但是使用它们都需要弯折大拇指,所以长期做这个动作之后就受伤了。不过我严重怀疑是因为长期使用大拇指刷手机导致的,因为用了几年键盘,也就最近几个月感觉非常难受。算了,不管怎么说键盘已经买了,分享一下体验吧。
我使用的 Ergodox 是分体式键盘中的一种布局,当然也有其他分体式的布局,例如 Dactyl manuform,具体可以自己检索。

它的特点是:分体、人体工程、垂直布局、大拇指区域按键、支持多层按键(类似 Fn 层,具体可以跳转查看 qmk)。
分体的好处是可以自由调整键盘角度、间距,避免手腕发生腱鞘炎。而 Ergodox EZ 则又增加了支持侧向高度调整的支撑杆,让手掌可以垂直起来(就像竖着用的鼠标)。
优点
首先肯定是分体,键盘分体之后就可以随意的调整键盘的校验,解决手腕弯折的问题。然后因为是分体,所有就可以把鼠标、触控板啥的放在中间,或者在中间放个猫?操作起来很像在操作机甲,非常炫酷!

垂直布局
应该也算是个优点吧,习惯之后很舒服,好像有文章狠狠吹了这个,就谈我个人感觉的话,就还行?不过有分体才能垂直布局,不然手腕算是废了。或者类似 Alice 布局的键盘也行,重点是不能让手腕弯折。
不需要过多弯折大拇指
普通键盘
option
和 cmd
键是在 shift, z, x
这三个按键中间的,这就导致我在使用的时候,必须弯折我的大拇指关节,现在移动到 c,v
两个按键下面,就可以少弯折很多。也是因为这个理由换的分体键盘。把右手大拇指利用起来
大拇指是比较强壮的手指,我之前利用率真的不高,把
backspace / enter
换成右手大拇指按之后爽的不行,超方便,算是解放无力的右手小指。
支棱起来
这个人体工程学的原理是和垂直摆放的鼠标一个意思,应该是有点用的,我确实感觉到舒服点了。官网上偷个图,不过这个只有 Ergodox EZ 有这个功能,闲鱼上找人定制的话是没有这种东西的(所以我在公司用了骚操作把键盘垫了起来)。

缺点
就我个人感受来讲,上手成本是最大的一个问题。只要花时间适应了,那这些缺点应该都不算什么缺点。
上手成本比较高
如果你不怎么使用键盘快捷键 + 精通键盘标准指法,那么上手则非常低,不过同时符合这两个条件的几率应该比较低。
需要再花时间适应普通键盘
总有用别人键盘的时候吧?总有出门不带键盘需要用笔记本键盘的时候吧?直接痛苦面具。不过有视频博主说了这个不是什么大问题,就是需要点时间适应,通过一段时间练习之后可以同时掌,我现在是一换成普通键盘就痛苦面具的阶段。
需要适应 Ergodox 的布局
这个成本还是相对比较低的,花点时间就能解决。如果你之前使用的是标准打字指法的话,应该花个一周左右的时间就能适应。不过我相信真正使用标准指法打字的人真的不多,因为左手使用标准指法是不符合直觉的,这个下面会细说。
哦对了,还有需要特别花时间的是 backspace, enter 按键的位置变更,我是因为想更多的使用大拇指来控制这两个按键,所有都换成了右手大拇指,这个也需要花非常多的时间来重新适应。
所有快捷键需要重新适应 + 缺少按键
这个对我来说真的非常痛苦,首先是没有 F 区了,所以所有需要 F 区、或者F 区配合的快捷键,你都要想办法重新适应。而又因为需要重新练习标准指法,这就导致我
cmd + x / c / v
也就是 剪切/复制/粘贴 都需要重新进行肌肉记忆的练习。没有
[
和 ]
两个按键对我来说就非常非常痛苦,因为在非常多的应用中,都可以通过 cmd + [
或 ]
来返回、前进,cmd + shift + [
或 ]
来左右切换 tab,例如 IDEA / Chrome / Notion 等等,加上写代码的时候,{ } [ ]
都是非常常用的符号,所以就需要找地方映射这两个按键。不过我是放哪都感觉不舒服,来来回回调了七八遍,最终选择选择把符号单独映射到了一个层级中,然后快捷键操作映射到了另一层里面。这一点真的是非常非常非常非常痛苦!需要花很多很多的时间适应。



对比标准键盘布局
其实上面总结优缺点的时候已经说的比较明确了,分体键盘的缺点就是标准键盘的缺点,相反则一样。我个人感觉还是分体键盘更加符合人体工程学一点,非常养生。
标准键盘布局其实也是可以用的非常舒服的,但是一定不要让手腕发生弯折,具体原因下面细说。
但是标准布局无法改变的是,使用修饰键时,左手大拇指的内折问题,也就是需要大幅弯曲大拇指才能按到修饰键。不过一般来说不会有问题,毕竟我用了十几年现在才开始疼。
中途插入一个暴论
2023.5.16:标准指法在标准布局的键盘上适应一段时间之后好像也没也那么难受了,只是相比右手,左手需要频繁的进行手腕左右转动,因为没有办法只通过手指的前后移动按到正确的按键。
标准键盘布局的左手区域不应该使用标准指法
算是个人的一些感受吧,标准指法的左手布局实在是离谱,一点都不人体工程学。除非用分体或者 Alice 布局的键盘,否则都不应该使用标准指法。左手手腕真的顶不住。我会觉得离谱主要是因为我用分体键盘适应了标准指法后,再到普通键盘上使用,左手手腕真的是会立即感受到疼痛。
我找了一张图来简单解释这个道理,当我们使用标准指法时,右手是可以做到手腕不进行弯折的,因为
yhn
, ujm
, ik<
, ol>
都是顺着右手倾斜,而左手的标准指法按键区域,也是向右倾斜的,所以左手如果使用标准指法的话,必然会做出一个手腕弯折的动作。

普通键盘应该类似下图这样的指法,让你的左手手腕尽量不要弯折,这样可以避免左手手腕长期弯折导致的腱鞘炎等疼痛问题。

不过我感觉这应该是一般人下意识的指法吧。我高强度用了十几年电脑,手腕从来没疼过可能也是因为这个指法的原因。如果和已经肌肉记忆真的无法改了,出现手腕疼痛的问题,也可以试着上分体或者 Alice 布局的键盘。

机械键盘的手感
我之前是长期使用 35g 的 NIZ 静电容,买的几把分体键盘都换上了压力比较轻的 G白pro、TTC 金粉,手感上感觉还是没法和 35g 的静电容比,对于肌无力的我还是感觉太重了,而且机械键盘比较吵。
不过机械键盘也有自己的特色,只能说各有千秋吧,我反正站 35g 的静电容,如果出了分体静电容 Ergodox 我肯定立马下单。
已经研究明白了,静音轴 + 更换弹簧可以得到 35g 静电容相同的手感。
不同轴的区别
我一共买了三种,分别是:G白Pro / TTC金粉 / 灰木轴V3。体验下来灰木手感稍微,按不动。TTC金粉 和 G白Pro 差不多,手感上我更喜欢 G白 一点。TTC金粉 价格比 G白 贵了一倍还多,我觉得不太值。所以喜欢线性轴的,推荐选 G白Pro。
是否推荐分体键盘
23.5.16 update:推荐推荐,速买,适应之后太爽了。
总算来到本文重点了。我的评价应该的是:不太推荐?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上手成本太高,加上如果使用我说的指法方式,其实标准布局的键盘还是比较够用的。
- 上手成本太高太高
- 再换回普通键盘很难受
- 静电容好香,手感是真比不过 35g 静电容(对我来说)
- 普通键盘不用标准指法的话,除了大拇指那里有点难受,其实也挺好用
不过你要是能接受我前面写的缺点的话,可以闲鱼入一把试试,毕竟只要能坚持过刚上手的那段时间,后续用起来还是比较香的。分体键盘选择有很多,你也可以选择 Dactyl Manuform 或者其他分体键盘,不一定要选择 Ergodox,不过我是暂时折腾不动了。
购买经验
不差钱海淘 Ergodox EZ,$345,税的话得 250 左右,到手 2700 左右。有手托、有 RGB、能支棱、很炫酷,算是一部到位,问题是需要等很久,大概 2 周左右,比较煎熬,台湾发货。省钱闲鱼找,有人专门做,不带轴和键帽,支持热插拔的版本我买到的价格是 600 左右。最好都买热插拔的,可以换轴玩。
不过我还是推荐最好不要直接上来就买 Ergodox EZ,因为价格实在太贵,适应不了分体键盘的话退都没法退。所以想尝试的最好方式就是先去闲鱼上收一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