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n's blog

字体加载的几种方案

FE

字体加载的几种方案

众所周知,中文字体文件都是比较大的,且还有不同的字重,如果需要加载所有字重的字体文件,那体积就更加夸张,本文简述字体加载的几种方案,以及如何选择合适的方案。

碎碎念

这篇文章真的拖跟的有点久,其实一个多月前就想写了,但是自己拖延症的毛病实在是…(已经不想吐槽了,我真的好懒),好在最后还是写完了。

我知道类似的这种文章网上一搜一大把,但我还是倾向于把自己学习到的内容通过文章的方式记录下来,虽然自己好奇的东西有很多,但是如果只是简单了解的话,往往又觉得不够透彻。 只有把自己的学到的记录下来,才能够帮助自己更深入的理解。

好奇 -> 了解 -> 学习 -> 记录 -> 分享-> 成长

正文

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包含所有字重的思源黑体文件大小有 30MB,这个体积是非常夸张的。

img-3lxv.png

如果我们需要对所有字体文件做加载,那么加载时间就会过长,很影响首屏时间。所以我们 可以根据业务场景来使用不同的字体加载方案。

全量加载字体

虽然全量加载字体的操作对首屏的性能影响比较大,但是部分场景还是很常用的,例如图文编辑器(稿定设计、Canva)。所以这部分也简单记录一下。

如果是首屏的字体加载,直接写在 CSS 里面就可以了,例如这样:

@font-face {
    font-family: FONT_FAMILY_NAME;
    font-display: swap;
    src: url('字体 CDN 地址');
}
 
body {
    font-family: FONT_FAMILY_NAME;
}

如果非首屏,且是通过用户交互触发的字体加载,例如:

img_1-chum.png

这种场景则可以使用Font Face Observer (opens in a new tab)来帮助我们监听字体加载的状态态,让我们可以方便地获取字体加载成功、失败等状态,来做其他处 理。

const font = newFontFaceObserver('My Family', {
    weight: 400
})
 
font.load().then(
    function () {
        console.log('Font is available')
    },
    function () {
        console.log('Font is not available')
    }
)

部分加载字体

全量加载的体验不是很好,所以我们需要提供一个方案来加载部分字体,下面列举部分加载 的几种方法。

使用图片

最简单最暴力的方案就是直接把设计师给的图片丢到页面上去,又快又方便。当然缺点也很明显:

  1. 不能再对文案进行修改
  2. 不能对文本设置样式
  3. 如果使用的是矢量图就会导致图片放大后失真(例如 1x 图在高分屏上就模糊了),当然你可以使用 svg 解决这个问题,如果用 figma 出图的话可以直接选择导出 svg 图片

如果这的时间紧迫,用这个方案也不是不可以,例如要做个简单的官网项目,时间又非常紧迫,直接在 Figma / Sketch 上导出 svg 图片就可以开心的糊页面了,又快又简单。

字体裁切

使用Fontmin (opens in a new tab)对使用到的文案进行选取,这样打包出来的字体文件就只会包含你选中的文案。

当你的文案相对固定时,就可以使用这个方案。例如之前我做的需求,设计只想用某个字体中的数字,这时我就可以直接把字体中的数字裁切出来,只需要加载几 kb 的字体。

img_2-m5ph.png

img_3-2uc5.png

动态加载字体 ⭐️

终极方案,按需加载字体,根据页面中的使用到的字体动态的加载字体文件。优点是不再限制固定文案,纵使页面的文案不断变更,也不影响字体展示

font-load_1654579848120_0.gif

我们可以使用Google Fonts (opens in a new tab)提供的字体动态加载。

img-3lxv.png

如图所示,当我们需要使用动态加载服务时,直接复制示例代码到项目中就可以了,真的非常简单。效果如下:

google-fonts.gif

简单是简单,但是因为墙的问题,所以 Google Fonts 提供的字体在国内是无法使用的😅。

这时我们可以也可以尝试自己来部署这套加载服务,先看看动态加载的原理吧。

原理简述

分析一下动态原理,涉及的主要知识点就是unicode-range (opens in a new tab), 它的用途可以看一下这篇文章CSS unicode-range特定字符使用font-face自定义字体 (opens in a new tab)

简单来说unicode-range设置了@font-face定义的字体中要使用的特定字符范围,如果页面在此范围内未使用任何字符,则不会下载字体;如果使用至少一种,则将下载整个字体。

让我们打开 Google Fonts 提供的字体使用地址 (opens in a new tab)看看里面都是什么:

Untitled

里面定义了无数的unicode-range,相信你已经能够看出来了:Google Fonts 将一个字体拆分成了上百个字体文件(截图只展示了部分,其实还有很多,点开链接就知道了)。

当我们页面动态输入字体时,unicode-range会判断字体是否命中,当命中切片字体范围时,就会加载这部分字体文件。

那么怎么把一整个大的字体文件拆成若干个小的字体文件呢?

我们可以通过fonteditor-core (opens in a new tab)这个库来处理字体文件,将其根据unicode-range切片,具体使用方案请参考文档,感兴趣的朋友可以深入研究。

当然,如果你需要自己部署字体动态加载的服务,还有很多因素需要考虑,例如缓存、切片力度等等等。但是因为我自己也没搞过,只是去了解和分析动态加载的原理,所以我就不在这瞎吹了,有需要实现的朋友可以自己去研究 🤣。

如果我有时间实现一个的话,我会再写文章详细讲一讲的~

总结

本文简述了字体加载的几种方案以及部分原理,笔者也在持续学习中,如有错误,欢迎指正。

如果已经有动态加载的服务了,推荐直接使用动态加载字体的服务,体验应该是最好的。如果实在没加载的服务 + 固定文本,那也可以选择用 Fontmin 字体拆分。全量加载除了在特殊场景下,能不用就别用了。

参考资料

CSS unicode-range特定字符使用font-face自定义字体 (opens in a new tab)

众所周知,中文字体文件都是比较大的,且还有不同的字重,如果需要加载所有字重的字体 文件,那体积就更加夸张,本文简述字体加载的几种方案,以及如何选择合适的方案。